關鍵工藝細節解析 不銹鋼板表面處理工藝的效果,往往由細節決定。從操作流程到參數控制,每一步都影響著終品質,深入了解工藝細節,才能更好地理解其性能差異。拉絲工藝的核心在于砂紙粒度的選擇與參數控制。粗拉絲階段選用 120-240 目砂紙,目的是快速去除氧化層與劃痕,若粒度過細,效率會大幅降低;細拉絲則需 400-800 目砂紙,此時要精準調整拉絲機轉速與壓力,轉速過快易導致紋理不均,壓力過大則可能損傷板材。后處理的防銹油涂抹也需均勻,薄厚不當會影響手感與耐腐蝕性。
鏡面拋光工藝的關鍵在于多道工序的銜接。粗磨用 80-120 目砂輪,需將板材表面平整度控制在一定范圍,否則后續難以彌補;細磨換 240-400 目磨片,要徹底消除粗磨痕跡,為拋光奠定基礎。拋光階段的拋光膏選擇尤為重要,氧化鋁拋光膏用于中粗拋,氧化鉻拋光膏負責精細拋,且拋光輪轉速需逐步提升,終才能實現 80% 以上的反射率,清洗時要徹底去除拋光膏殘留,避免形成斑點。
鈍化工藝的成敗取決于前處理與溶液參數。脫脂需選用合適的脫脂劑,堿性脫脂液適合重度油污,溶劑脫脂劑則適用于輕度油污,脫脂不徹底會影響鈍化膜附著力。酸洗用稀硫酸或鹽酸,時間控制在 5-15 分鐘,過長會腐蝕板材,過短則無法去除氧化皮。鈍化溶液濃度(20%-30% 硝酸)與溫度(20-50℃)需嚴格把控,溫度過高會加速溶液分解,濃度不當則難以形成合格氧化膜。
這些工藝細節看似微小,卻共同決定了不銹鋼板的終性能與外觀,是工藝應用中不可忽視的要點。
不銹鋼板表面處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