雷電預警系統的核心應用邏輯是為 “高價值設備 / 區域” 和 “人員密集場景” 提前爭取防護時間,主要集中在雷擊風險高、后果嚴重的場所,具體可分為四大類:
1. 工業與能源領域:守護核心設備安全
這類場景的設備精密且價值高,雷擊可能直接導致生產中斷或安全事故,是系統的核心應用區。
能源樞紐:變電站、風電場、光伏電站、石油 / 天然氣儲罐區、輸油輸氣管線閥室,防止雷擊引發設備燒毀、油氣爆炸。
重工業廠區:大型鋼鐵廠、化工廠、礦山(尤其是露天采礦區),避免雷擊干擾生產設備或引發危險品泄漏。
2. 交通與公共樞紐:保障運行與人員疏散
此類場景人員流動大、關鍵設施(如調度系統)對雷擊敏感,需快速響應以避免混亂。
交通節點:機場跑道及航站樓、高鐵站、高速公路服務區、港口碼頭,確保調度通信正常,同時引導旅客躲避雷雨。
城市交通:城市軌道交通(如地鐵)的地面變電站、高架線路監測點,防止雷擊影響線路供電或信號系統。
3. 人員密集公共場所:優先保障人身安全
當雷雨來臨時,需及時提醒戶外人員撤離,避免雷擊傷人事故。
大型活動場所:體育場館、露天演唱會場地、游樂場,尤其在活動舉辦期間,需實時預警并啟動疏散預案。
開放公共空間:城市公園、景區(尤其是山地景區、高空觀景平臺)、大型廣場,提前提示游客躲避至安全建筑內。
4. 特殊風險場所:應對極端雷擊隱患
這些場景因環境或存儲物品特性,雷擊可能引發災難性后果,需極高的預警靈敏度。
高危存儲區:危險品倉庫(如炸藥、化學品存儲庫)、煙花爆竹生產廠區,杜絕雷擊引發爆炸或火災。
生態保護區:森林防火區、自然保護區,提前預警以預防雷擊引發森林大火,保護生態環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