石墨接地模塊的實際效果和使用壽命,核心受土壤環境、安裝質量、外部物理干擾三大類因素影響,這些因素直接決定其接地電阻穩定性和耐久性,具體可拆解為以下 6 點:
1. 土壤電阻率:影響接地電阻的 “先天條件”
土壤電阻率是決定接地效果的核心外部因素,若土壤本身電阻高(如砂石土、干旱土壤),即使模塊性能優異,也可能無法達到設計電阻值。
影響機制:模塊通過增大與土壤的接觸面積降阻,但若土壤導電能力差(電阻率>100Ω・m),電流難以通過土壤擴散,會導致接地電阻偏高;
極端情況:土壤長期干旱(水分含量<10%)或凍結(凍土層電阻率驟升),會使模塊降阻效果大幅衰減,甚至暫時失效。
2. 土壤腐蝕性:決定模塊壽命的 “關鍵威脅”
雖然石墨本身抗腐蝕(耐酸堿),但土壤中的強腐蝕成分(如高濃度氯離子、硫酸根離子)會間接影響模塊 —— 主要攻擊模塊的金屬連接件(如螺栓、連接纜),而非模塊本體。
常見場景:沿海地區(土壤含高鹽霧)、化工廠周邊(土壤含酸堿廢液)、礦區(土壤含重金屬離子);
危害結果:金屬連接件被腐蝕后會出現接觸不良,導致整體接地電阻升高,嚴重時連接件斷裂,模塊失去接地作用。
3. 安裝質量:決定效果的 “后天關鍵”
安裝環節的疏漏是導致模塊 “性能失效” 的常見原因,比產品本身質量問題更普遍,核心影響點有兩個:
降阻劑填充:若降阻劑未填滿模塊與土壤的空隙(或未分層夯實),會形成 “空氣絕緣層”,導致模塊與土壤接觸不良,接地電阻偏高;
接頭處理:連接模塊的線纜接頭若未涂導電膏、未緊固,或焊接點未做防腐處理,長期使用后接頭氧化生銹,會增加接觸電阻,破壞接地回路。
4. 物理外力干擾:導致模塊損壞的 “直接沖擊”
模塊埋置后若遭遇外部物理破壞,會直接影響其結構完整性和導電性:
常見干擾:市政施工(如道路擴建、管線開挖)誤挖模塊,導致模塊破裂或連接線斷裂;車輛碾壓(若埋置在路邊淺層土壤)使模塊變形,破壞內部導電結構;
隱蔽風險:土壤沉降(如軟土地基)會拉扯模塊連接線,可能導致接頭松動,或模塊傾斜后與降阻劑脫離接觸。